关注成长性,跟踪战略落地
存量时代,长尾出清,格局优化
2020 年,我国住宿业设施的家数和房间数分别同比下滑 26.5%和 14.3%,大幅下滑主要系疫情影响下,需求端萎缩,供给端人工、租金等成本开支刚性,经营杠杆高,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从业者被迫退出经营;房间数下滑幅度小于家数,即退出的多为规模较小的单体酒店。

按照中国饭店业协会和盈蝶咨询的统计口径,中国住宿业设施按照房间量规模是否大于 15 家(含 15 家)分为酒店业住宿设施和非酒店业住宿设施,2020 年底,酒店业住宿设施在家数和房间数口径的占比分别为 62%和 95%,亦即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。

酒店类设施继续细分,分为星级和非星级酒店,星级酒店是由国家旅游局(现更改为文旅部)评定的向客人提供服务的住宿设施,2020 年底星级酒店分别占酒店业住宿设施家数和房间数口径的 3%和 8%,非星级酒店即现代酒店占比分为 97%(家数口径)和 92%(房间数口径),是本文研究对象中的核心。

静态结构基础之上看动态变化,2017 年以来,酒店类住宿业设施的家数增速放缓,2020 年疫情加速出清节奏;而房间量小于 15 间的非住宿设施则波动较大,2019 年增速高达 95%,主要系 OTA 等互联网平台、创业型企业(OYO)及传统酒店龙头纷纷推出软品牌加盟业务所致,而 2020 年该类住宿设施家数同比下滑 38%,房间数下滑 32%。

平均客房量变化亦可验证住宿业行业尾部出清趋势。
2016 年以来,住宿业设施平均房间量仅在 2019 年有所回落,2020 年环比改善;分类别看,星级酒店住宿设施的平均房间量呈现下降趋势;非星级酒店住宿设施平均房间量稳中有升,体现结构升级趋势;15 间房以下的非酒店类住宿设施则在经历 2019 年快速扩张及 2020 年疫情后,平均房间量仅为 5 间。